機器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許多機器人的存在只是為了完成某些工作或特定的任務,有“情感”的機器人相信大家都只在電影中才會見到。
不過,昨天在南京市科協(xié)大講堂上,來自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控制實驗室的吳涓教授透露說,該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已完成了情感交互機器人的初步設計。
有感情:讀得懂你的表情,明白你的撫摸
一般來說,當人和機器人接觸的時候,由于機器缺乏可辨認的性格,因此和人沒有情感的互動。不過,吳涓告訴記者,其實只要把人的表情、動作的特定的信號提 取出來,再交給機器人,那么它就會識別人的表情,辨別別人對它的動作到底是粗暴還是友好,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可以與人的情感形成互動。
她說,去年她的學生邵知宇花五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情感交互機器人的初步設計,這個機器人通過提取人的嘴部、眼睛的幾十個甚至數(shù)百個關鍵點的數(shù)據(jù)信號, 從而能夠非常準確地讀懂人的高興、憤怒、憂傷等種種表情,并將它們模擬出來。通過感覺、觸覺的設計,該機器人也能夠分辨對它進行的是撫摸還是按壓、打擊等 動作,如果對它撫摸,它會開心地笑,如果對它打壓,它則會表現(xiàn)出很憂傷,是個有感情的機器人。
吳涓分析說,由于目前對于人的情感的科學 基礎研究還不夠,因此目前研究出來的情感交互機器人其實和真人的情感交互還有很大的距離,它只是能夠識別一些簡單的表情,對于動作的識別也局限于一些固定 的動作,但是未來隨著人機交互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們和機器人的“情感”交流將會越來越順暢。
“腦電”機器人:光靠思維也能“完成”任務
你腦中想什么,機器人就能幫你做什么,光靠你的思維,機器人就會自動地幫你完成任務,這是不是聽起來不可想象?不過,這在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控制實驗室,你會發(fā)現(xiàn),用腦電波來控制機器人離我們并不遙遠。
吳涓向記者展示了腦電機器手臂的工作過程,戴上一頂安有獨立電極與大腦頭皮接觸的帽子,通過接收人腦思維產(chǎn)生的腦電波,機器人手臂可完成一系列動作指令,包括機器臂的上抬、下壓、左右平移的動作。
“你看,實驗者心里想象著"上舉抬臂"的動作,腦電波就會有反應,這頂帽子會把腦電信號收集起來"告訴"機器人,機器人聽懂了,就會按著實驗者所想來執(zhí) 行。”吳涓解釋說,當然利用腦電,通過思維意念來控制機器人是非常難的,比如目前的機器手臂只會做四個最簡單的動作。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動作,發(fā)出的腦電波 信號也不相同,因此要讀取一個人的腦電波中有關動作指令的電信號并且控制機器人,目前還需要對控制機器的人進行“訓練”。
正因為機器人對不同人的腦電識別的精度還不夠,因此我們離腦中想什么、機器人就做什么,隨心所欲地支配機器人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