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叫板大疆 今日被迫裁員

零度智控還能飛起來嗎
科技感十足的無人機領域,同樣遭遇了寒冬。裁員、收縮、召回,泡沫碎掉,資本回歸理性之后,被吹起來的無人機很快跌落。至于何時無人機真正才能飛起來,依然未知。
被迫裁員
在2016年的最后幾天,“無人機明星企業(yè)”零度智控被曝裁員134名。
零度智控創(chuàng)立于2009年,以專業(yè)級無人機起家。2015年開始,受到市場和資本的鼓舞,進入到消費級無人機領域。
2016年5月份,零度智控推出業(yè)內首款口袋無人機DOBBY。在業(yè)內看來,DOBBY可能是2016年最受關注的無人機之一,這個讀音像“逗比”的無人機折疊起來只有一個手機大小,把便攜做到了極致,甚至,它可以在手掌起落。

隨后在2016年9月,零度智控拿到來自高通創(chuàng)投、名航資本和信達國粹1.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同年12月還聘請了柳巖擔任首席女飛手兼代言人。
拿到融資,再請明星代言,賺足了噱頭,正是擴張的好時機,但外表風光的零度智控卻同樣沒能挺過這個寒冬。
零度智控CEO楊建軍對外證實了公司裁員的消息,并將原因歸結于一年來人員急劇增加,管理半徑超出能力范圍,裁員也是出于公司運營成本的要求。
“不調整,不但對于公司不利,也于大家不利。公司會僵化甚至消亡。”楊建軍在知乎發(fā)布的聲明中坦言。
根據IDC發(fā)布《2016年無人機行業(yè)報告》來看,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航拍無人機市場出貨量前三名廠商分別為大疆、零度智控、派諾特,其中大疆占據52%的市場份額,零度智控占據24.3%。
然而,此番零度智控調整公司內部人員,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這是無人機行業(yè)即將迎來整合淘汰的一種信號。
“無人機這個風口,同樣是被資本吹起來的。”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從零度智控的裁員來看,無人機領域其實很冷。
2015年被稱為無人機元年,彼時,無人機也被譽為繼智能手機之后,最被看好的終端市場。持續(xù)的市場關注,催生了無人機市場的表面繁榮。
一兩年內,大量無人機企業(yè)涌入行業(yè),并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獲得大額投資,比如零度智控、Yuneec、英特爾、高通、GoPro、小米、騰訊等也宣布要進軍無人機。
據統(tǒng)計,2014年發(fā)生38筆融資案例,總金額1.14億美元,2015年發(fā)生74筆融資案例,融資4.54億美元,相比2014年增長3倍。到了2016年,這一趨勢才開始放緩。
在行業(yè)最風光的時候,零度智控甚至叫板大疆。
彼時楊建軍表現得很樂觀:“在無人機的所有技術點上,我們全部能夠與大疆對標。盡管我們做消費市場晚了些,但在這個市場主要是靠產品說話,隨著我們將技術變成新品不斷推出,會逐漸被市場了解的。”
他也曾表示,無人機在2016年下半年將會全面爆發(fā)和普及。“通過智能手機市場這幾年的鋪墊,無人機產業(yè)鏈已經有了很成熟的積累。無人機的芯片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業(yè)已經具備了起飛的條件。”
但最終零度智控預期的行業(yè)爆發(fā)的前景落空,反而迎來了洗牌、收縮。
需求未爆發(fā)
寒冬悄然來臨,資本換了一副臉孔。根據畢馬威和CBInsights共同發(fā)布的VenturePulse風投報告,全球無人機行業(yè)在2016年第三季度只獲得了5500萬美元的投資,共進行13筆;而上一季度,一共進行了13筆融資,總計約1.06億美元,橫向對比來說,投資規(guī)??s水近五成。
而當資本市場對于消費級無人機這個領域已經沒有當初那份雞血般的熱情,漸漸地回歸理性,捂緊錢袋子之后,這些搶占風口扎堆上馬的無人機企業(yè)就會陷入資金鏈緊張的困境。
況且,隨著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競爭隨之加劇,無人機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愈加殘酷。再者前有將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牢牢掌控的大疆,如何生存下去就成為其他無人機企業(yè)很關鍵的問題。
以零度智控的DOBBY為例,雖然請來了柳巖代言,并主打“口袋無人機”,噱頭十足,但銷量并不怎么樂觀。
有零度智控的代理商透露,去年公司把資金都積壓在貨物上,原計劃一個月賣4萬架,按照半年的規(guī)劃,大概是20萬架銷量,而事實上只賣了5萬架,DOBBY的預期銷量目標并沒有實現。
歸根結底,無人機現在還是一個小眾極客產品,需求沒有真正爆發(fā)。
業(yè)內普遍認為,市場上的無人機產品存在定價高、體驗初級等通病,加上低頻次的需求,與手機、電腦等其他終端相比并非剛需,于是繁榮便成為表面上的假象。
更關鍵的是,有分析認為,無人機消費級市場是一個相當窄眾的市場,雖還遠沒達到天花板,但已經增長遇限,因為買單用戶主要是“男性+年輕”人群,而主流市場中的“女性”消費者非常難突破。
意識到這一局限性,在2016年,大疆等公司便開始著力發(fā)展企業(yè)級市場,將戰(zhàn)略向垂直化行業(yè)轉移,比如常見的農藥噴灑等方面。
一個業(yè)內共識是,受限于無人機的產品形態(tài)和單一的應用場景,市場規(guī)模在短期內將不會呈現爆發(fā)式增長。且再有創(chuàng)業(yè)者新進入無人機消費級市場,已經基本沒有機會,下一階段能否取勝,就看誰能拓寬無人機的應用場景。
僅從目前看,無人機還遠未能真正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