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飛濺、馬達轟鳴,11月8日,四川品重建工有限責任公司廠房里的一條生產線上,幾名工人正同時焊接一個長度為40米的橋梁構件……
位于眉山市丹棱經濟開發(fā)區(qū)的四川品重建工有限責任公司,廠房面積5萬平方米,主要生產橋梁鋼結構、異形鋼結構、鋼結構廠房等產品,每天有100余噸鋼結構構件從這里發(fā)往全國各地基礎設施建設一線。

年關將至,企業(yè)正沖刺全年目標任務,打好全年發(fā)展“收官戰(zhàn)”。
“機器人助力”釋放更大產能
11月8日下午,記者在四川品重建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看到,200余名工人正熱火朝天地生產作業(yè),焊接、清洗、鉚釘……現場忙碌有序。
一條焊接機器生產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自動焊接機器人的機械手臂將一塊塊鋼材焊在一起,形成鋼構件。“目前我們有2臺自動焊接機器人,一條鋼材預處理生產線。”公司總經理陳虎介紹,還有5臺機器人將在年底陸續(xù)到廠,屆時可替代約50人的勞動力。
“機器人并不能生產全部鋼構件。”公司生產經理劉映鋒表示,當前公司主營的橋梁鋼結構,每個項目生產出來的鋼結構尺寸都不相同,生產作業(yè)仍然需要大量技術成熟的焊接工人去完成。
為何要持續(xù)引入機器人生產線?劉映鋒介紹,雖然現階段機器人無法完全替代人工進行異形鋼結構焊接工作,但可以進行基礎焊接工作,把熟練焊接工人安排到高難度的焊接工作中去,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接下來一段時間非常關鍵,要把前期因各種影響落下的訂單彌補起來。”陳虎坦言,公司8個生產班組“三班倒”,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將現有的5條人工生產線、1條機器人生產線全部投入運轉,馬力全開趕訂單、拼生產。
“目前我們接到的訂單已排到了明年1月。”陳虎表示,4月到9月已經完成1.8億元的銷售額?,F在全廠上下沖刺生產,力爭在四季度完成全年3億元銷售額的目標。
兩份文件落實跟蹤服務
記者在公司辦公室邊上看到,一排藍色的集裝箱重疊排列,還有樓梯上到二層。“這是公司的集裝箱宿舍,解決了員工住宿的難題。”陳虎表示,廠區(qū)內現有的臨時板房滿足不了所有工人的住宿需求,加上臨時板房的搭建對地基要求較高,公司決定把集裝箱改造成臨時集體宿舍,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員工住宿問題。
“多虧‘集裝箱宿舍’讓企業(yè)得以正常生產。”陳虎說,“集裝箱宿舍”為員工提供了充足的休息床位,讓企業(yè)實現了“防疫泡泡”閉環(huán)管理模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
除企業(yè)自身想方設法拼生產外,當地政府和園區(qū)也出臺了多項政策為企業(yè)生產助力。
11月1日,在丹棱縣召開的“下企業(yè)、促發(fā)展”工業(yè)經濟攻堅動員會上,與會的政府部門負責人都收到了兩份獨具丹棱特色的文件——《丹棱縣“決戰(zhàn)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干部聯系工業(yè)企業(yè)明細表》和《進企業(yè)“十必問”》,通過責任落實和跟蹤服務模式,確保項目建設和企業(yè)發(fā)展有人管。
“全面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要舍得打破白天和晚上、上班和下班、平時和周末,確保堅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丹棱縣委主要領導表示,拿出決戰(zhàn)決勝姿態(tài),全力打好全年“收官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