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汽車上路、AlphaGo戰(zhàn)勝人類……這些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點越來越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走進中學生的課堂。昨天,“雨花臺中學——人工智能實踐基地”正式揭牌,雨中成為南京首家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高中。
率先在國際部引入相關課程
不久前頒布的“新課標”明確,人工智能被納入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范圍。“人工智能實踐基地”專家羅飛表示,形成編程思維需要花2到3年,而這種思維是普通“碼農(nóng)”晉升為優(yōu)秀人工智能人才的關鍵。“與其等大學生出社會再去培養(yǎng),不如把這項工作提前到中小學階段開展。”
隨著“雨花臺中學——人工智能實踐基地”的揭牌,雨中將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fā)揮綜合育人功能,讓學生在綜合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活動中應用多個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
雨花臺中學校長穆耕森表示,將人工智能引入基礎教育,不能空喊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做些事情,賦予課程更高的含金量。雨中將率先在國際部引入更多相關課程,除了已經(jīng)開設的3D打印、航模課之外,還將以社團和選修課形式加快推進機器人、計算機編程課程的開設與完善,促進學科知識融合。
專家認為,中學生學編程并不早
雨花臺中學國際部主任吳威介紹說,學生在接觸編程甚至機器人的過程中,興趣和潛力會被最大程度激發(fā),有助于對接今后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學習。“對于有志申請計算機領域名校的學生,人工智能方面的學習背景可能成為申請時的加分項。”
有人關心,中學生學編程嫌早嗎?對此,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專家伍星認為,中學生學編程并不早。大家熟知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比如比爾·蓋茨、馬斯克等接觸編程都很早。實際給學生上課時,可能還要考慮分層教學,不僅有入門課,對于特別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完全可以鼓勵和指導他們?nèi)⒓痈傎?、開發(fā)實用產(chǎn)品甚至嘗試創(chuàng)業(yè)。